朱仙的凡间挂牵

来源:原创  时间:15-11-13 11:35  责任编辑:jskfsw

  过去的周末(11月6日-8日)我参与了在我市举行的第二十届黄河诗会活动。今年恰逢黄河诗会河南这个文化名片三十周年,也是第一次在黄河孕育着的古都开封举办,活动搞得隆重而简朴,内容丰富且干货很多。这次诗会无疑是今年我市在文化活动上的一大亮点和收获。
  这次诗会活动的一个重点就是去朱仙镇采风。关于朱仙镇的历史辉煌、响当当的名气,关于朱仙镇和开封无比亲密的历史渊源和命运共同体的血脉关系,关于当下朱仙镇复兴和开封复兴亲密结合在一起令人激动的稳步前进的步伐和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都无需赘言。人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和网络,实地游览探访来感知这一切。再好的介绍文字都是纸面上的苍白,百闻不如一见。除非是浸透着思想感情且是亲身体验实地的好诗文,不仅不会让人厌倦,而且使人内心雀跃向往的冲动愈加强烈,以至于不来不行。
  我只想说,我深爱着朱仙镇和开封这片厚重得难以用文字来表述,难以用考古来重现的土地。我对它们的深爱,固然是因为它们的灿烂文化,最重要的是我生于斯养与斯,至今依然生活工作于斯。文人常有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达观,更看重精神家园的建筑。但家乡故土却依然是他们今世最有感情和难以忘怀的地方,也是他们精神家园的孕育之地和腾飞之基。哪怕你在那里经历过磨难与感情上的创伤。
  从小我就能感受到古镇的与众不同。很多古色古香的街道和建筑,很多文物古迹和景点,它们的名字,无不保留着它昔日繁华的丰富基因和鲜活证据。小时候古镇热闹的集市吸引着方圆近百里的人群,各种市场应有尽有。初一十五岳飞庙关帝庙的香火还是依旧很盛,大石桥下有我们捉鱼时的嬉闹笑声,青龙背茂密的槐树林里留下了我们踏青游玩时的欢声笑语,运粮河里有我们洗澡时的尽情撒欢。贾家清真的胡辣汤油条总是供不应求,羊肉烩面那真叫好吃,豆沫、豆腐脑、羊肉串、烧饼、火烧等小吃真是让人吃了还想吃。朱仙镇豆腐干、木版年画更是古镇鼎盛时期就远近闻名的特产。我小时候,连四十五里外的开封城里人都常来古镇买东西或卖百货。
  那时,古镇虽然与其鼎盛时期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但却也有着那个时代背景下尽可能的繁荣。
  其实,古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错过了两次实现繁华旧梦重现的绝好机遇。一次是影视城项目的最后遗憾落选,另一次是鲁迅新华学院的半途而废。
  现在朱仙镇又有了第三次也许是1949年以来最重要的机遇:那就是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和落实!朱仙镇因《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春秋义士朱亥而得名,历史上还曾被称为“聚仙镇”——据说,曾经,天上的神仙在朱仙镇都有对号入座的庙宇!我想,受人尊敬祈福的天上的朱仙和他的各路仙友,会一直在关注着这片他们的前世故土和人间“粉丝”的,一如我们这些当世的古镇人,开封人,甚至一切对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不分民族和国界,人同此心。
  这一次诗人们到了古镇景区和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现场深入参观后,无不感慨良多。诗人们内心充满着向往——对朱仙镇的历史和未来!
  这是个社会改革大碰撞大变化的时代。这是个创业创新的大时代。所以这定然是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代。于朱仙镇、开封而言,也都是极其宝贵难得的好时代。当然,这因此也是属于文学的黄金时代。
  开封当下于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的发展理念,既领风气之先,又吻合古都开封的辉煌历史和现实丰富的文化资源条件,可谓大道已明。朱仙镇的示范区也在搞得风生水起,犹如佳人丽影已隐约可见……
  时代只剩下三个字留给我们:莫辜负!

 

秦海涛(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日臻斋诗稿》、《蚌病集》,诗文集《玉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