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蔡应繁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发表论文揭示长链非编码RNAs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来源:原创  时间:22-02-28 15:34  责任编辑:jskfsw

  2月15日,九三学社河南大学第二支社委员会社员、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蔡应繁带领其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lncRNA7 and lncRNA2 modulate cell wall defense genes to regulate c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棉花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通过编码小肽和生长素信号途径调节细胞壁防御相关基因从而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Plant Physiology,美国《植物生理学》,5年影响因子8.972,2年影响因子8.340,是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创办于1926年,是国际植物学领域植物学前沿TOP权威经典期刊之一(https://academic.oup.com/plphys/pages/about)。
  植物病害严重威胁世界粮棉油安全和生态安全。历史上,1845年欧洲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的爆发、1943年孟加拉国因水稻胡麻叶枯病的危害, 造成数百万人因饥饿而死亡。揭示抗病植物(免疫)机制和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经济有效的根本途径。已有研究表明,植物虽不具备脊椎动物的获得性免疫系统,但有与动物类似的先天免疫系统,在植物与病原菌长期“敌我斗争”的“军备竞赛”中, 植物也进化出免疫系统。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s)在抵御生物逆境、非生物逆境胁迫和植物发育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世界性严重土传性微管束真菌病害,已成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LncRNAs作为植物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在植物抗生物逆境胁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lncRNA7、lncRNA2 通过调控细胞壁防御基因抵抗黄萎病菌的侵害
  社员蔡应繁团队的研究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通过编码小肽和生长素途径调节细胞壁防御基因从而调控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制,为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和路径,对棉花和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九三学社争了光。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plphys/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plphys/kiac041/6521048?redirectedFrom=fulltext#


  蔡应繁(1964-),男,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部级(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1986年和1997年获西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和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06年为美国康乃尔大学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访问科学家。1986-2013年先后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任教授(研究员),并任副院长(主持工作)、人才交流中心主任。2013年8月至今被聘为河南大学“攀登计划”第二层次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棉花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先后主持选育出通过国家审定和省部级审定的棉花抗黄萎病高产优质新品种应用于大面积生产,转让棉花新品种专利1项。共同主持培育出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2个,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等多项成果,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合作编著著作2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
(新闻作者: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