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九三志

来源:原创  时间:11-11-25 16:03  责任编辑:jskfsw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1956年11月,九三学社中央开始在开封发展社员。1957年1月13日,建立了九三学社开封直属小组。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了组织活动。1983年7月,开封市九三学社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成立了九三学社开封市分社委员会。1984年7月,根据社章的规定,更名为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员会。现为第六届委员会。
  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和中共开封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社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一节  组织建设
 

  一、九三学社的历史概况
  1944年底,一批进步的文教科学技术界人士,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在重庆组成“民主科学座谈会”。翌年,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改称为“九三座谈会”。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曾热诚地建议,九三座谈会要“进一步发挥座谈会成员多是科学文教界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的特点和优势,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在毛泽东主席的启发和鼓励下,1946年5月4日,在座谈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九三学社。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反内战、反讥饿、反迫害等运动,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9年1月,九三学社发表《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9月,九三学社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三学社郑重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政协《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爱国统一战线;参与了对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参加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为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文革”期间,九三学社被迫停止了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也为九三学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就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和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重大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向中共中央和国家有关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开展科教服务、支边扶贫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开封市九三学社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956年11月,九三学社中央派衷俊到开封发展组织,在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的协助下,先后发展开封师院教授孟宪德、李式金、朱芳圃,医学院单德广、夏一图、杨永年、郭者宜、王扶中,邮电局张国威,农学院贺钟麟,黄河水利学校乔有谟、孙庚昌、曾本麓等人为九三学社社员,并着手筹备建立九三学社开封地方组织。1957年1月13日,召开了九三学社开封市社员大会,正式建立起九三学社开封直属小组,会议选举孟宪德为直属小组召集人。直属小组建立后,成员经历了整风、反右、反右倾、四清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除以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为活动内容外,组织没有得到发展。“文革”开始后,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直属小组被迫停止了活动。
  1979年,九三学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恢复郑州、开封、洛阳3个直属小组组织活动。当时河南尚无省级社的组织,3个小组均属社中央领导。为筹建省级组织,1980年1月,在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召开了郑、汴、洛3个直属小组召集人联席会议,经协商决定并报请社中央批准,将郑州直属小组改建为郑州分社,汴、洛直属小组均归郑州分社领导。
  1979年,中共开封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恢复民主党派组织活动的指示,开封九三学社恢复了组织活动,建立起九三开封支社筹备组,进行了建立支社的筹备工作。当时恢复组织关系的社员有13人。
  1980年7月,召开了九三学社开封市社员大会,传达了中共开封市委转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恢复爱国民主党派活动的通知》,通报了开封支社筹备工作的情况,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开封支社委员会,支社委员会共有委员5人,孟宪德、曾本麓分别任正副主任委员。
  开封分社筹备组于1983年2月5日成立。2月和7月先后两次召开筹备工作会议,研究了分社的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及开展工作等有关事宜,并进行了建立基层组织的工作。
  在筹备工作的基础上,1983年7月12日至14日,九三学社开封市第一次社员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社员共24人。曾本麓代表九三学社开封市分社筹备组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马灵先、戴兆京、乔有谟、孟宪德、黄元起、曾本麓、管葆真为九三学社开封市分社委员会委员。分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选举孟宪德为主任委员,曾本麓、黄元起为副主任委员,曾本麓兼任秘书长。1984年7月,根据新社章规定,九三学社开封市分社委员会更名为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员会。1985年4月,增补吴葆华、王继麟、胡南中、冷毓我为社市委委员,1986年8月,增补胡南中为副主任委员,1987年10月,增补孙心一、吴彦彬、曾德君、侯万生为社市委委员,至此,第一届市委会共有委员15人,其中主副委4人。第一届市委会成立后,为适应工作需要,建立了教育、科技、医卫、妇女和统战理论研究五个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的建立,对于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团结社内外知识分子,深入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8年8月3日至4日,九三学社开封市第二次社员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社员共95人。曾本麓代表第一届社市委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王继麟、王惠章、孙心一、吴彦彬、冷毓我、张志忠、单茂堂、侯万生、胡南中、曾本麓、曾德君为九三学社开封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推举孟宪德为社市委名誉主委、乔有谟为社市委顾问。社市委二届一次会议上,选举曾本麓为主任委员,胡南中、王继麟、孙心一、侯万生为副主任委员,侯万生兼任秘书长。1989年10月,曾本麓主委不幸逝世,同年12月,社省委常委会议决定由胡南中副主委代理开封市委主委职务。1990年8月,增补李学翔为市委委员。至此,第二届市委会共有委员11人,其中代主委1人、副主委3人。
  1992年3月20日至21日,九三学社开封市第三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9人。王继麟代表第二届社市委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王惠章、孙心一、吴彦彬、李秉信、李学翔、杨慧清、张志忠、单茂堂、侯万生、胡南中、曾德君为九三学社开封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推举孟宪德为市委会名誉主委、乔有谟为顾问。社市委三届一次会议选举胡南中为主任委员,孙心一、侯万生、单茂堂为副主任委员,侯万生兼任秘书长。1994年4月,因胡南中主委因故调离,社省委常委会决定由孙心一副主委代理主委职务。1996年6月,增补王金旺、崔长江为市委委员。至此,第三届市委会共有委员12人,其中代主委1人,副主委2人。第三届市委会组成后,为适应形式和任务的要求,对原有的科技、教育、医卫、妇女、统战理论研究五个工作委员会进行调整,新组建了提案、海外联谊和离退休三个工作委员会。
  1996年9月10日至11日,九三学社开封市第四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97人。单茂堂代表第三届社市委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王金旺、刘立新、刘宝、吴彦彬、李秉信、李淑芳、单茂堂、杨慧清、侯万生、高继海、崔长江、蒋彦梅为九三学社开封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社市委四届一次会议选举单茂堂为主任委员,侯万生、杨慧清、蒋彦梅、王金旺为副主任委员,侯万生兼任秘书长。2001年7月增补高继海为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市委会共有委员12人,其中主委1人,副主委5人。
  2001年8月31日至9月1日,九三学社开封市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95人。王金旺代表第四届社市委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王青萍、石本义、刘宝、刘小敏、李俊霞、李淑芳、张世浩、张国俊、侯万生、高继海、陶颖、崔长江、蒋彦梅为九三学社开封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推举单茂堂为名誉主委。社市委五届一次会议选举高继海为主任委员,侯万生、蒋彦梅为副主任委员,任命侯万生为秘书长。2005年7月,增补李俊霞为副主任委员。至此,第五届市委会共有委员13人,其中主委1人,副主委3人。
  2006年9月19日至20日,九三学社开封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95人。高继海代表第五届社市委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王青萍、卢大铮、吕梅、朱延周、刘小敏、李锁平、李俊霞、张国俊、张彩凤、陈隆予、高继海、陶颖、崔长江、蒋彦梅为九三学社开封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社市委六届一次会议选举高继海为主任委员,李俊霞、崔长江、卢大铮为副主任委员,任命李俊霞为秘书长。第六届市委会共有委员14人,其中主委1人,副主委3人。第六届市委会组成后,社市委将原有的8个工作委员会调整为5个,即: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思想理论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和离退休工作委员会。
  三、基层组织
  九三学社开封直属小组建立后,根据工作规划与组织发展要求,按社员分布情况,分别建立起4个基层小组:开封师院小组、黄河水利学校小组、河南医学院小组、河南农学院小组。
  1957年至1958年,因受整风、反右派斗争的影响,各基层小组的组织与领导成员有所变化。1958年,河南医学院、农学院迁郑,两校社员的社组织关系,均随校转入郑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九三学社组织活动的恢复与开封支社委员会的建立,原有的开封师院、黄河水利学校两个基层组织,于1980年先后恢复了组织活动。1983年,九三学社开封分社委员会成立后,分别建立了以下基层组织:河南师大支社、黄河水利学校直属小组、开封医专直属小组、化建公司直属小组。1984年春,建立了社市委直属小组。1985年8月又将黄河水利学校直属小组改建为支社; 1986年8月,化建直属小组改建为东郊支社。1988年6月建立了开封化肥厂支社。截止到1988年底,共有支社4个,小组4个。随着社员人数的增加,社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1989年以来,先后建立或改建了社市委直属支社(1990年4月)、水利局支社(1990年4月)、农林支社(1990年5月)、师专支社(1993年3月)、医专支社(1993年11月)、医药卫生支社(2002年10月)和卫校支社(2003年4月)。由于开封师专和开封医专合并到河南大学,2002年4月,组建了九三学社河南大学委员会。截止到2006年底,社市委共有基层委员会1个,即九三学社河南大学委员会,支社12个,即河南大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社、黄河水院支社、开化支社、工业支社、农林支社、水利局支社、社直支社、医卫支社、卫校支社。
  四、社员
  1957年,开封建立九三学社组织初期,组织发展是顺利的,不到一年时间共发展社员26人。1957年6月开始了反右派斗争,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出现了斗争扩大化,当时部分九三社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了撤销社内职务、开除社籍的处分。有2位社员下放农村劳动,1957年至1959年部分社员因所在院校迁郑而将社籍迁转郑州,至此开封社员只剩13人。“文革”前七八年间,社组织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文革”中,开封九三学社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1980年至1982年,开封九三学社恢复组织后,先后发展和转来社员10人,连前共计23人。
  1983年开封分社建立后,为适应形势发展,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组织发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积极慎重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的方针,坚持通过工作发展,发展是为了工作,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并在发展新社员中,注意了两个问题:第一,为实现社组织的年轻化,注意吸收中年知识分子入社。第二,严格入社手续,保证社员质量。对新社员入社,由专人负责,通过自学、谈心等方式,进行社章、社史和统战政策教育,并听取申请入社人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的意见,严格审批手续。
  第一届社市委期间,发展社员101名,社员总数为123人(减去自然减员,以下同),平均年龄57.02岁,其中科技界52人,占社员总数的41.9%。第二届社市委期间,发展社员71名,社员总数为18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社员93人,占社员总数的50.3%,具有中级职称的社员85人,占社员总数的45.9%。第三届社市委期间,发展社员68名,社员总数为238人,平均年龄55.3岁,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社员136人,占社员总数的57.1%,具有中级职称的社员97人,占社员总数的41%。
  1996年7月,各民主党派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指出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应有利于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有利于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发展是为了工作和在工作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巩固、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成员和发展一般成员的关系,保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组织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三个为主”,注重政治素质,发展与巩固相结合,有计划地稳步发展。组织发展每年的净增率以不超过5%为宜。第四届社市委认真贯彻《纪要》精神,放慢了发展速度,注重了社员质量,共发展社员56名,社员总数为275人,平均年龄55.2岁,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社员161人,占社员总数的58.5%,具有中级职称的社员109人,占社员总数的39.6%。第五届社市委期间,发展社员62名,社员总数为327人,平均年龄54.4岁,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社员181人,占社员总数的55.4%,具有中级职称的社员139人,占社员总数的42.5%。
  2004年10月,各民主党派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要求在继续贯彻执行1996年《纪要》提出的组织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对私营企业主,民建可适当发展其中符合条件的代表性人士,其他民主党派可个别发展与本党派重点分工范围相关的代表性人士。在组织发展的管理方面,要建立发展成员的培养教育制度和新成员的教育培训制度。为了贯彻这一《纪要》精神,2005年5月,社市委经与其他民主党派市委协商,制定了《开封市民主党派关于做好发展对象培养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发展对象实行6个月以上的培养教育期,对发展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培训、组织谈话了解和综合评议,发展对象应向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作思想汇报,也可参加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动。以上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发展程序,奠定了发展对象良好的思想基础。
  五、机关建设
  九三学社建立市级机构后,先后调入徐绍敬、张玉枝、侯万生、陈国胜、李峰、夏茂萍、卢大铮等专职机关干部,并进行了合理分工,制定了岗位工作职责,建立了机关工作、学习、会议、考勤制度和基层联系制度,使市委机关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内设一科一室,即办公室、组宣科,人员编制8人。
  在开封市公开招录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先后招录王曙光、樊丽、张玉芳(后调出)和黄欢欢四位同志进入九三市委机关。多年来,社市委重视机关建设,逐步完善了机关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相应的工作制度,注意对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倡导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社省委召开的全省专干会议上,社市委机关多次被评为市级机关建设的先进典型,受到社省委的表彰。
  

第二节  思想建设
 

  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始终把社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教育,努力提高社员的政治素质和整体水平,使社的思想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一、学习中共中央和上级社组织的各种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文件。1957年,根据社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扩大会议决定,开展社内整风。在整风运动中,社开封直属小组组织社员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和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58年至1959年,组织社员学习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有关文件,以及社中央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和改造计划;学习了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各项文件和中共开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文件。在此期间,还组织社员到工厂、农村参观学习,鼓励社员下乡、下厂参加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进行自我改造。进入六十年代后,形势教育成为社员学习的中心内容,社组织根据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精神,结合社员的思想情况,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开封直属小组于1979年元月恢复活动后,为了使社员的思想行动跟上形势的发展,组织社员学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有关文件。社市委建立后,带领全市社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987年,全市社员认真学习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本书。1989年,社市委紧密配合中央部署,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使全市广大社员进一步认清了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的实质,以实际行动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了贡献。1990年,社市委组织社内干部和社员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并指出了学习贯彻该文件的长期性和持久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后,社市委组织社员收听了“关于《邓小平文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录音报告,并组织了书面考试。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社市委号召全体社员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原著,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中共中央做出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的决定后,社市委组织全市社员深入学习中央决定,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本质。2004年,全社上下认真学习了新修改的《宪法》和《政协章程》。2005年、2006年,又相继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二、精心组织各种学习班、座谈会,提高全市社员的统战理论水平。社市委对新入社的成员不定期地举办新社员培训班,集中学习社章、社史和统战理论,促进社员对本社情况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了更好地开展统战理论研究,社市委于1985年10月成立了统战理论研究会。自1985年以来,社市委共举办了10多期统战理论学习班,学习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和政策,澄清社员思想观念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如:中国的民主党派和西方国家的反对党、在野党的区别,如何扩大统战工作的影响和发挥九三社员的作用等等。组织社员撰写统战理论文章60余篇,其中有10多篇论文分别被省、市级统战刊物和统战理论学会采用。社市委还积极推荐60余位骨干社员和机关干部参加省、市委统战部、省、市委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以及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组织的党外干部培训班、统战理论学习班和统战政策研讨班等。此外,还经常组织召开社内政协委员、社市委委员、支社负责人等专题学习座谈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社市委通过组织学习14号文件座谈会,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座谈会,台湾问题报告会,学王选活动,学社史、继传统、迎接新世纪读书活动,十六大精神报告会等,使全市社员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央精神,掌握政策,为社员参政议政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利用节日和重大纪念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思想教育。1990年,社市委召开了九三学社成立45周年纪念大会,对社员进行了统一战线史和社的优良传统的教育。1995年,社市委隆重举办了建社50周年庆祝会,同时成功举办了统战知识竞赛。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大型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抚今追昔,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尽情地讴歌了国家20年的辉煌成就。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之际,社市委举办了座谈会、联欢会等一系列庆祝活动,增强了广大社员的爱国热情。在纪念《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10周年之际,社市委召开研讨会,重温文件精神,畅谈文件颁布以来取得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使广大社员对文件颁布的重大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03年,社市委参加了开封市统一战线风采图片巡回展,集中展示了我市九三学社多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2005年,社市委举办了建社60周年庆祝活动。此外,社市委还组织社员参观了新乡刘庄、漯河南街村、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博物院等,组织了棋牌比赛、联欢会、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丰富了社员生活,提高了社的凝聚力,大大激发了社员爱国爱社的热情。
  四、以《九三开封社讯》为重要思想宣传阵地,进一步巩固社的思想建设成果。1990年,在坚持编印好《工作简报》的基础上,社市委创办了内部刊物《九三开封社讯》,《社讯》的办刊宗旨是:指导工作,交流信息,上通下达,解疑释惑。截至2006年底,共出版《九三开封社讯》51期,选登社市委在政协全会的大会发言和提案178篇,汇集提案目录1028条,刊登各种理论学习文章130余篇,各种会议和活动报道300余篇,宣传介绍九三人物90多人。社讯内容丰富,贴近社员的生活和工作,受到社员们的喜爱和好评。社市委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在《人民政协报》、《团结报》、《九三中央社讯》、《九三河南社讯》、《中州统战》、《开封统战》、《开封日报》、《汴梁晚报》以及开封市电视台等,宣传报道九三学社开封市委的各种会议活动和刊登理论及调研文章等达百余篇。
  自1990年起,社市委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基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和评先活动,累计评选出先进基层组织23个,先进工作委员会7个,优秀社干38人,优秀社员195人,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节  主要活动
 

  一、 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重大问题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
社市委领导和社内部分专家参加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组织召开的会议和活动100余次,有关于市政府工作报告和人事安排的协商讨论会,关于开封市“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中共开封市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会,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抗击非典工作的情况通报会等。近年来,社市委主要领导还多次参加市四大班子召开的各种会议以及对外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检查督查活动。
  通过各级人大、政协提出意见和建议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我市社员中累计担任省人大代表有12人(其中常委4人),市人大代表12人(其中常委3人),区人大代表4人(其中常委1人),省政协委员10人(其中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63人(其中副主席6人,常委15人),区政协委员28人(其中副主席2人,常委9人)。
  据不完全统计,仅1990年-2006年,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共向各级人大、政协提交议案、建议、大会发言和提案932件,其中集体提案32件,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表彰的优秀提案36件。这些议案、建议和提案紧扣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围绕开封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1981年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九三学社的政协委员提出的31件提案中,有22件被采纳、实施。黄元起委员提出的《恢复和发展开封风味特产》的建议,曾本麓委员提出的《关于改革蔬菜供应办法》的建议,均被市政协列为重要提案。市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有力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1996年,社市委集体提案《加强治理农村“三乱”,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被评为优秀提案,受到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联合表彰。2000年,单茂堂主委向市长提交了《企业振兴,必须解决科技人才不足问题》的书面建议,李建昌市长在该建议上专门做了批示,督促有关部门办理。单主委还就该问题接受了《开封日报》记者的采访。2000年,省人大常委郭景祥同志在省人大会议上领衔提交的《关于制定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条例》、《关于制定河南省国家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家控股企业单位法人代表离任审计条例》等7件议案均被采纳。2002年,社市委集体提案《开封市西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备受市政府重视,黄东民副市长作了批示,市农林局组成工作组,进行实地调查和专家座谈,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意见上报市政府。2003年,社市委集体提案《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环保局制定了《开封市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2004年,开封广播电台就社市委集体提案《加强城市规划区深层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深层地下水资源》做了专题节目。2005年,社市委提交的集体提案《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古城水环境资源》被市政协列为当年8件重点提案之一,由市政协程广安主席牵头督办。在政协督促参与下,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饮水水源地污染专项活动,取缔了水源地周边30多处污染源。2006年,社市委提交的《实施建筑节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加强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
  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发挥社组织的整体功能参政议政,是社市委的一大优势。1992年社市委提案工作委员会成立后,提案征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每年两会召开前夕,社市委都以下发征集提案和建议的书面通知等方式,要求各支社召开议政会议,广泛征求每一个社员的意见,鼓励社员积极书写提案和建议。自1990年以来,支社和社员共提交提案和建议358件,被社市委采纳并提交市政协全会236件,涌现出农林支社、社直支社、水利局支社和李秉信、张彩凤、张振元等一批提交提案和建议较多的支社和社员。由于社市委在提案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0年市政协召开的第三次提案工作会议上,侯万生副主委应邀作了题为《发挥整体功能,做好提案工作,为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建言献策》的发言,宣传推广社市委做好提案工作的经验和做法。2003年,社市委制定并实施了《提案征集与奖励暂行办法》。2004年,社市委成立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对其参政议政职能重新进行了定位和强化。
  为了充分发挥提案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在许多有份量的提案和建议形成前,社市委都做了大量的调研、考察工作。多年来,社市委单独或与市政协及有关部门一起联合组织了多次调研活动,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有企业改制、非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畜牧业发展、初招制度改革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社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加了对开封市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社区医疗网点建设等视察活动;参加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情况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调研活动;参与了对法院、教育局等部门的督查活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社市委多次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就住房制度改革、高教体制改革、妇女阶段性就业、社会分配和社会治安等问题进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和意见分别向社中央、社省委和中共开封市委、市政府等进行了反映。社市委还充分利用信息的渠道参政议政,2004年,根据社中央《关于加强信息工作的若干意见》,社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通知》,组织上报各类信息100余条。
  社员中在区、县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有2人,先后被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聘为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和各类行风监督员的有20余人。1993年,社市委分别与市科委、市农林局建立了对口联系,制定了对口联系制度,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各基层组织积极参加本系统本单位组织的座谈会,就有关人事安排、改革方案、工作计划、职工权益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很多建议被单位采纳。
  二、 社会服务
  1、开展为四化服务活动。中共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九三学社中央号召各级地方组织进一步搞好支农、支边、科技咨询,为“四化”建设服务。1984年3月至4月间,社市委多次召开会议,对组织社员为社会服务,开展科技咨询活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使这项活动更好地开展,社市委成立了九三学社开封市科技咨询服务部。多次派人深入到区街工业和乡镇企业调查研究,和一些区、县有关部门建立了联系,完成科技咨询服务项目达40多项。1985年10月建立了社市委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负责科技咨询方面的参谋和协调工作。
  在社市委广泛发动下,广大社员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科技咨询服务活动。黄河水利学校支社乔有谟教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了多项城市房屋建筑设计工作,先后完成了黄河干校办公楼、宿舍楼、家属楼的建筑设计,其图纸被省内几所院校采用,还完成了黄校图书馆、马道街外贸市场、开封医专办公楼等20多项建筑工程设计。河南大学支社马灵先教授,为普及电子计算机知识,先后为市总工会、物理学会、色织厂等做了多场专题科普报告,为日用化工厂和市部分科技人员举办了两期BASIC语言学习班,为北京在开封举办的“长城—0520A型”微机系统展销会担任技术顾问,对微机的应用与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开封医专直属小组管葆真,是全国护理学会理事,她每次参加学会归来,都要向省内各地的护理同行做报告,介绍全国护理学会活动情况及经验。化建公司社员李曾佑,受有关单位委托,翻译外文资料12篇,计15万字,并为开封制药厂开发第三产业,利用玉米分离装置生产味精调料。
  为了表彰社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自1983年起,社市委先后举办或参加4次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共有28位社员分别在会上做典型发言。王继麟同志由于在中日文化学术交流中成绩卓著,于1985年12月在河南省召开的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大会上被评为先进个人。
  2、创办学校和医疗机构。1984年社市委与市科协、市劳动局培训中心联合创办了市科技业余大学,开办了英、日语和计算机3个专业4个教学班,100余名毕业生获得了地方性的大学专科学历。社市委还与市医科所联合创办了“性功能障碍治疗中心”,在人员少设备简陋的条件下,社内医疗专家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坚持门诊服务,为数百名患者解除了痛苦。1992年10月,社市委成立了开封市九三科技培训中心,2003年更名为开封市绿业电脑学校,培训计算机、外语等专业人才累计达2000多人,由于诚信办学,专业档次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和2004年被市教委评为优秀办学单位。
  3、开展“三下乡”和服务进社区活动。社市委积极组织科技、卫生、法律三下乡和服务进社区活动,为农村和城市的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多年来,社市委坚持每年组织社内的农林、畜牧、医疗卫生和法律专家到西郊乡、水稻乡、尉氏县洧川镇、门楼任乡、杞县泥沟乡、开封县白楼村、兰考县城关镇等偏远的农村和市内大宏世纪新城、开化集团公司社区,热心为群众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有上万人接受了咨询和疾病诊治服务,发放宣传品数万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农林支社的专家还义务开办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班数十次,并多次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00余人。我市社员也多次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奉献爱心,为失学儿童、下岗职工、艾滋病孤儿等捐款捐物。2003年,社市委与其他民主党派一起组成慰问团到兰考县抗洪一线慰问抗洪军民,并捐赠了慰问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社市委和社员共向社会捐赠衣物600余件,图书1200余册,文具109件,玩具37件,现金23000多元。
  三、 岗位工作
  开封九三学社社员多为本单位教学、生产、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骨干,社市委鼓励和支持他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许多社员在各自的专业技术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市社员共完成专著、论文等1300部(篇),完成科研、技改项目300多项,其中有260多部(篇、项)获奖,向所在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400多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和其他奖励的社员500多人(次)。郭景祥同志主持的化工部重点攻关项目《流化床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反应器和催化剂及其系统的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化工部科技一等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化工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省优秀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王惠章同志培育的“汴梁1号”西瓜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汴杂七号西瓜选育及示范》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被命名为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振元同志的论文《职业教育通道与人才成长“立交桥”》获中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王汉明同志完成的《西瓜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豫西瓜三号选育及示范》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被授予“开封市科技兴汴带头人”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王金旺同志培育的“豫白菜9号”获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本人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开封市科技兴汴带头人”、“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开封市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等称号;许国强同志的科研成果“淋病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李锁平同志主持的《高产优秀抗病低酚棉花新品种豫棉6号及其综合利用》项目获河南省“星火计划”二等奖;刘小敏同志负责编辑的《元典文化丛书》(第二辑)获省优秀图书一等奖,本人荣获河南省十佳出版工作者称号;王超杰同志的《茄尼醇(90%)生产新工艺》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徐敬忠同志的科研成果《蔬菜主要施栽培技术规范化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被授予“科技兴汴”带头人称号;邢果同志的《琴法》获省社科联成果一等奖;赵道山同志主编的《开封市志》(第三册)获省社科一等奖;董兆武同志的《农枣间作群体结构的光照及效益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本人被评为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工作者;崔长江同志荣获1994年度“黄委会劳动模范”和省教育厅“基建先进工作者”称号;于德顺同志的《马传贫防治系列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蒋彦梅同志获省政府“普九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黄梅同志荣获“省优秀政协委员实业家”、“河南省优秀青年企业家”、“开封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