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我国的双创实践仍然需要继承弘扬“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同时双创实践也为“五四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九三学社作为科技界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更应该发挥其界别优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走向创新驱动的路径。
关键词:五四精神、九三学社、双创实践
引言:双创实践为“五四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当前,创新驱动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我省双创实践开展的如火如荼。暮春三月,五四将临,我们当前要继续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全社会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热情,利用科技工作者的界别优势,推动我省双创实践深入不断发展与创新。
2014年国务院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以来,双创理念就深入人心。青年学生是双创的生力军,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2018年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又提出了“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双创实践”在全社会已蔚然成风。而高校开展的一系列“双创”活动与实践正是我国创新驱动与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九三学社是由我国科技界与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的政党,更应该认真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的系列讲话精神,成为当前我省双创实践的推手。我们应结合当前全社会具体环境与现实条件,深化探索与双创实践相关的理论,从现实的角度解读当前我省双创实践所需要的精神要素,为“五四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一、五四精神:青年学生的能动性优势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是由爱国学生发起的社会运动,提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响亮口号,这也是五四精神的内核。随着时代变迁,当代“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激发了全国青年学生的双创热情,同时也为“五四精神”增添了新鲜活泼的时代内容。“五四精神”体现了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而青年学生是当代双创的主体,他们身上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代表着创新型的“少年中国”,是“五四精神”的当代发展与体现。
当前双创主体正在转向广大的青年学生,而青年学生身上拥有双创所必须的主观要素。一是“好奇心”,这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欲望是双创实践可贵的能动力量。二是“敢于尝试”的勇气,也即“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将“好奇心”转化为实践的精神动力。“敢于尝试”同时也是“敢于试错”,双创实践意味着在不断的试错与纠错中接近成功。
美国的社会经济学家凡勃伦曾经把“好奇心”“工艺本能”等人性的主观因素引入社会经济的进化分析,而双创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进化力量。当代青年学生乐于探究,敢于试错,善于总结,理所当然地应该继承“五四精神”成为双创实践的能动主体。
二、走出校园:社会实践与当前的双创政策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是走出校园的爱国行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运动。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而是“嵌入”到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在当前双创形势下,高等教育也应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源与信息交换,形成开放式的耗散结构,促进系统内部自组织的改进与完善。
爱国学生的五四运动正是因为有了社会民众的支持才取得成功,同样的道理,双创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服务社会”来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当前我省有关双创政策来自于省政府、教育厅、科技厅、发改委、工信厅、国税地税与工商局、省团委以及地市级政府等等机关的文件,对此我们应加快对各项政策进行梳理以形成政策合力,发挥高等院校在全社会双创实践中的突出功能与基础作用。
因此,我们应以双创教育为推手,一方面将双创教育嵌入到社会经济系统之中形成良性的正反馈体系;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前几年推行的“应用型转型发展”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大导向政策,做好政策之间的衔接与耦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双创政策的引领效应以及政策之间的叠加效应,迸发出全社会的双创活力。
三、科学态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旗帜,抗战后期一批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学者以之为宗旨发起民主与科学座谈会,成为“九三学社”的渊源。同样地,当前的双创教育仍然要秉持科学态度,将双创教育纳入到科学的专业教育体系之中。
当前我省双创实践迅速开展,各种产业园、创业园与孵化器纷纷设置。但是当前要防止冒进和两个偏差,一是双创的核心活动不应偏离专业知识与技能;再者要注重创新的实质性与内容的新颖性,防止把双创政策简单地理解为经营性项目的扶持,杜绝防止一哄而上与哗众取宠的现象。
当前我省大力促进科技向实际领域的转化,双创的扶持政策倾向于将各种项目产业化与经营化,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从根本上讲,双创实践是建立在专业教育之上的深化与升华,扎实的科学态度是创新与创业的前提,人才培养应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因此当前应强化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相互融合,尤其是认识到“专业学习—创新教育—创业实践”的逻辑次序,坚持先打好专业基础再进行创新教育,先进行创新教育再进行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一方面要认识到创业过程的艰巨和风险性,一方面强化以科学态度来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敢于创新:构建弹性宽容的制度软环境
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而当前的深化改革也是一场新时代“壮士断腕”“触及灵魂”的革命,革命与改革都具有一脉相承的创新性质。众所周知,当代双创实践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双创本身就意味着破除常规标准,没有既成的规律可循。因此双创实践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推手。
因此,我省应发扬“五四运动”的创新精神推进一系列制度创新,包括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留有余地和弹性,行政部门“放管服”改革下放权限以适应具体情势等等。例如当前科技界知识分子普遍关心的职称评审办法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那么职称评审就是科学研究的指挥棒,具有关键性的导向功能。当前我省技术职称评审权下放以后,打破了僵化的“量化”与“积分”办法,真正地实施人才的分类管理与考核,通过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以鼓励试错并宽容失败,我省正在科技、文化、教育领域构建注重实际绩效的评价体系,构建支持双创的弹性制度与软环境,其制度创新的意义不可低估,其社会效果不亚于一场“制度革命”。
五、全面进步:精神、意识与能力的三位一体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启蒙运动为旧中国带来了新的精神风貌,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精神进步。同样地,我们今天仍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推动双创实践在新时代开启全社会新的进步。
“双创精神”就是敢于打破常规不断试错的气质;“双创意识”就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敏感度;“双创能力”就是在试错中不断纠错的实践能力;三者有机结合就构成了青年学生与科技工作者双创实践的发动机。这种动力机制包括气质养成、专业教育与科学实验等等多个方面。在气质养成上提倡独立自主,质疑与试错,鼓励“先行先试”;在专业教育上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框架,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培育复杂性思维方式和逆向思维方式,逐步培育创新意识;在成果转化上扩大社会接触面,针对现实问题开展技能操作的培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如同“五四运动”充满坎坷与波折一样,双创过程中免不了遭遇各种障碍与挫折,因此双创教育还要加强心理教育以提升抗挫折能力。当前科技教育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标准答案”往往遮蔽了启发性、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维培育,因此应注重启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在“质疑意识”基础上在有可能塑造“创新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运动,而当代创新实践也离不开集体和团队合作。在和平年代与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合作精神又离不开利益分配的制度保障,双创教育还需要以利益的回馈以构成正向反馈的激励机制。因此应以双创的“边际贡献率”为依据对取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合理分配,使之成为默认的社会意识与规则,由此促进创新的社会效益的扩散。
六、爱国情怀: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与阶段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而双创实践是当代的一场“强国运动”。众所周知,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已经由贸易领域转向技术领域,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对我国科技领域进行挤压。在这种形势下,双创实践的爱国意义就更加凸显。
因此,我们科技界知识分子仍然要向老一辈“九三”创始人一样,坚守爱国情怀的初心,积极致力于“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这就需要集中我省全社会力量,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势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创模式。双创本身就意味着打破陈规并否定既定的模式,因此双创路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初始条件与禀赋。我们科技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目前关键在于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与突破口,推动双创起步,围绕特色突出的技术和专业,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与潜在优势,不断积累各种技术成果以实现双创的规模效应。
无论哪种模式,其成功的发展路径都是依据自身具体条件,不断汲取“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核与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引下,将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与社会效益相互结合,不断由“小我”汇聚成“大我”,促使各种双创实践通过“初始起步—积累放大—社会扩散”的三个阶段,最终在开放模式中凝聚形成全社会的全面进步。
(开封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王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