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康福”助力精准扶贫 百姓交口称赞——新区支社赴尉氏开展入户调查

来源:原创  时间:16-07-08 16:52  责任编辑:jskfsw

  6月16日,按照社市委“同心康福”优德行动的统一要求,经过前期充分的沟通协调,新区支社来到尉氏县门任楼乡,在乡政府及乡卫生院共三名工作人员带陪同下,对支社所分包的9名肢残人员的入户摸底调查工作。
  到达门楼任乡后,调查组兵分三路,每组负责3人的入户调查工作。社员常建广和范君龙要去的西周杨村交通条件较差,进村的道路仅能通过一辆小车,大家小心翼翼驾车,到村里以后,又步行了好长时间才到了调查对象苏付田家中。新入社的石守道同志不仅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热情还非常高,接到工作通知后,立即要求参加活动并主动提出带一辆车供支社开展活动。新入社的孙宇听说了活动的消息后,及时向集团公司领导请假并主动调整外出洽谈业务的时间参加支社活动。目前正值示范区政府拟定的重点项目开工之际,作为开发区国土局资源调配科科长,支社社员刘媛的案头有许多项目等待审批,她为了参与支社活动,在往返的路上不停的安排工作,真正做到了自身工作与支社工作两不误。这些优秀的社员彰显了我们九三人高风亮洁的高尚品德。
  在支社承担的9户肢残人员调查工作任务中,有两户人家的特殊情况引起了大家的共同关注。门楼任乡陈家村陈自修老汉是一个有25年病史的慢性病患者。由于所患的脉管炎病情严重不得不以截肢来保命。陈老汉今年62岁,有两个儿了,由于家庭贫困,大儿子入赘当了上门女婿;小儿子在即将结婚之际,却因一场大病失去了生命;相依为命的老伴曾患脑梗塞行动稍有不便。由于无太多生活来源,陈老汉的老伴仍坚持在邻居的小作坊里干一些体力活,每天挣个一、二十元钱维持生计。村委会也很照顾他们,给了陈老汉一份低保,外加新农村养老保险,老汉每月有将近200元的收入。前几年,陈老汉也配置了一个假肢,但效果不好,站立的时间稍长一些就疼痛难忍,现在急需更换一个新的假肢。像这样的家庭,如果有个天灾人祸,整个家庭就很难生活。看到这种情况后,我们也在思考,像陈老汉老两口年龄大、无技术、无依靠的老人,晚年怎么生活?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为国家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蔡红霞就是这样的不幸家庭中的一员。蔡红霞现年41岁,家有6口人,公婆年近80岁,女儿今年高中毕业,刚参加过高考。儿子9岁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前两年,为维持生计,夫妻俩开了一个废品收购站,去年一年着了两次火,不仅烧没了所有家当,还欠了部分外债。屋漏偏逢连阴雨,今年2月份,蔡红霞在家里干活时发生意外,左小腿被卷入机器,瞬间变成了肉酱,家人紧急将病人转送至河南省武警总医院进行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生命是保住了,但她却永远失去了左小腿,行动很不方便。我们家访时,病人的情绪还未完全恢复。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信息,由于病人为县外就诊并且是外伤,县新农合办需要全面调查病人外伤原因然后才能报补。村支书祥细说明病人受伤的原因及治疗情况后,陪同我们调查的尉氏县卫生局马云局长当即与县农合办联系,安排人员尽快审核病人报补的票据。6月17日上午,我们又与蔡红霞联系,告知她整个报销的情况,近两天内县新农合办将病人报销的费用直接打到病人银行卡里。
  “同心康福”优德行动入户调查不仅是九三学社开封市委为肢残人员安装义肢的开始,也是我们下步开展以“就医、新学、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精准”扶贫助困工作的起点。古人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一天入户调查,我们真正发现了百姓的所需所求,而有时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哪怕是一个电话或是一个主意就有可能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将“同心康福”优德行动进行下去。不仅提高九三学社在群众中的口碑,为政府分担部分社会责任,更为我们九三人参政议政、调查研究、服务社会积累工作经验。(乔俊梅)